齐鲁晚报.齐鲁壹点记者杨璐
《山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(草案)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(草案)》)已经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初次审议,2025年9月1日前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。《条例(草案)》紧密贴合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实际,聚焦促进导向和保障导向,注重创新性和引领性,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“我省作为数字经济先行省份,有必要通过立法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,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优势。”7月29日,在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,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陈飞对《条例(草案)》作说明时表示。
当前,数字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。2024年,山东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9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.5%,数字经济已逐步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、转型升级的主动能和创业创新的主阵地。山东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全国“第一方阵”,但与广东、浙江、北京、上海等先进省市相比,仍存在创新能力偏低、领军企业偏少、资源要素偏紧、发展生态偏弱等诸多现实问题,制约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,亟需进一步重视,以数字产业化提升数字产业规模能级,以产业数字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以治理服务数字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因此,有必要通过立法完善发展数字经济的制度体系,研究并力求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和要素瓶颈制约,努力应对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困难和挑战。
《条例(草案)》共10章62条,紧密贴合山东数字经济发展实际,聚焦促进导向和保障导向,注重创新性和引领性,多措并举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在人工智能方面,《条例(草案)》除了从语料、算力、算法等方面对人工智能有关内容作出专条规定以外,在基础设施升级、技术融合创新、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数字经济安全中均作出了相应规定。
当前,数字技术在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的主导作用愈发突出,是带动生产、贸易、消费等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。《条例(草案)》专设数字技术创新一章,在创新平台、创新机制、协同创新、科技成果转化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,围绕开源、算力、算法等数字经济领域创新路径,设计了针对性的条款,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。
数字产业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泉。《条例(草案)》按照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统计分类,结合山东数字产业化“十大工程”布局,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、互联网服务业、通信服务业、人工智能产业等方面开展制度设计,提升通信设备、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软件等产业发展水平,培育新业态、新模式。
山东传统产业基础雄厚、应用场景丰富,产业数字化指数全国领先,产业数字化是山东发展数字经济的最大优势所在,也是最大潜力所在。《条例(草案)》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,分别围绕推动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转型、网络化应用、智能化升级展开制度设计,加快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、全链条改造。
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,是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的基础。《条例(草案)》聚焦数据“供得出、流得动、用得好”,以国家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》确立的数据资源持有、加工使用、产品经营权益为基础,从数据资源供给与管理、数据资产确认、数据流通与应用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,为充分激活数据要素潜能、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提供制度支撑。
为解决传统治理、监管模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,《条例(草案)》从经济运行、政府监管、社会治理、政务服务、机关运行、城乡治理等方面明确了治理服务数字化转型路径,提升数字政府质效。
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,网络、算法、数据安全等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,亟需通过立法加以规范。《条例(草案)》专设数字经济安全一章,在网络安全法、数据安全法、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有关制度的基础上,着重在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、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,并对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和伦理作出相应要求。同时,从人才引育、财税保障、金融支持、用地用能等方面作出规范,并明确了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,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目前,《山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(草案)》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。社会各界人士可以直接将意见和建议发送至fagongwei@126.com,也可以寄送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(济南市历下区院前街1号,邮编:250011)股票配资财经网,并在信封上注明《山东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(草案)》征求意见。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1日。
利好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